這是一趟兩天一夜的 「O型縱走」,從東埔(八通關古道)登山口出發,沿著郡大山西南稜,深入人跡罕至的古老(狩獵)山徑。如果你以為這是輕鬆的郊山林道,那可就大錯特錯了!這趟旅程的難度與風景,都將刷新你對郡大山的認知。
🎬 冒險故事的起源
郡大山是許多山友入門百岳的A級山,大眾路線走法是搭車自郡大林道進入,經過22K處有入山檢查哨,續行32K處是前往郡大山、望鄉山的登山口。大家對郡大山的印象,多半是那條號稱「搭車比爬山痛苦」的郡大林道,一直以來,粉腸對山路容易暈車,更遑論在顛簸的林道上來回折騰數小時。因此,爬郡大山一直以來都不在我們的優先計畫中。
這次契機是郡大林道在2024年遭逢地震與多次強降雨造成林道坍崩。在此之前,林道登山口到郡大山頂三角點單程距離僅約3.6K,少有極大落差的爬升,所以每每都像菜市場一般,猶如陽明山七星山頂,登頂拍照排隊半小時是常有的事。在林道封閉後,郡大山瞬間被打入冷宮。
某次的機緣,爛爛看見山友在 Thread 上發文說著,從東埔走郡大西南稜上郡大山,整條路上僅只有他們一組人上山。有趣的是,他們意外的在山頂遇到古明政大哥,留下合照紀錄 ( 事後才知道,古明政大哥正為速攀百岳探路 ) 。研究後才知這條路徑是之前原住民上山打獵,鹿野忠雄當年也是循這個路徑登上郡大山。於是,這路線在爛爛心中種下了種子,生著郡大山O型縱走計劃的苗。
🪧 計畫總趕不上變化
於是,我們決定將「東埔上郡大山」列入今年百岳清單中,並且趁著與V森和阿貓走北大武山時,一同研究著幾個可行的方案。第一是「 東埔上、開高巷下,一日單攻」;其二是「東埔上、開高巷下,二天一夜重裝縱走」;第三是「東埔上、在郡大山轉向郡大林道探訪龍貓公車後,自對關駐在所往八通關古道回到東埔」。
當時阿貓已完百的朋友對第三方案很有興趣,因此我們暫定4月-5月期間的假日空檔出團。由於天候往往是最重要的成行因素,我們暫定於出發前一週天氣預報許可,就成團出發!
事隔數月,有幾週是天氣不佳,或是我們剛走完南一段,身體還在修復期,或是巧遇其他夥伴要事在身,只能不斷往後延遲,直到5/17這週即將到來。眼看天氣尚佳,而其他夥伴無法同行狀況下,我們在參考「山稜物語」和「Harmen Hoek」紀錄從東埔上郡大山的攀登過程與日出日落美景後,在在都是我們嚮往的體驗,所以最終選擇第二方案。
由於這條路線非主流路線,東埔上郡大山尚無上河時間可做參考,所以上網找堪用的資訊,比對腳程,擬定我們可能需要行走的時間。另外,有幸能找到過去一年有在網路上爬山路徑的影片(大部分是一日單攻),讓我們有更充足的心理建設。
最後5/17這一天我們走上了,這一條截然不同的路。
0️⃣ 沒有D0天:5/17(週六)一早起登
爬百岳前的睡眠是最重要的,出發前晚上(週五)晚上9點前把行李準備好,10點前就寢睡覺。睡足6小時後,我們在凌晨4點至4點半之間,在租車處領車後,從新北中和出發前往第一站南投市區的圓環意麵。
爛爛是南投人,從小吃南投肉圓跟意麵長大,這家圓環意麵雖然不是最老字號,但也是近十幾年來口碑口味受到許多人青睞的小吃美食。Google 的資訊,圓環意麵大約6點半開始營業,我們約在6點10分抵達,所幸店家已經開始接待客人,我們也提早享用豐盛美味的意麵。話說,這家意面的肉燥超級香甜,還可以購買冷凍真空包裝的肉燥回家,煮飯煮麵加肉燥可是很美味喔。
吃完早餐後,到超商購買最後的補給,直接開車前往東埔。抵達東埔時約8點多,我們把車子停放在八通關越嶺古道的登山口旁的停私人車場(停車費一日50元),距離東埔登山口步行約5分鐘。
小提醒:很多人爬八通關越嶺古道的相關路線時,車子常常會停放在東埔吊橋附近的停車場(該停車場收費一日200元),收費較貴且距離登山口遠;今年2月我們走八大秀時,MIT愛玉亭的老闆娘推薦我們直接亭登山口旁(大心超推)。
1️⃣ 第一天:淚光閃閃的陡上之路
東埔登山口>八通關岔>大水塔>上郡大山西南稜線>第一獵寮>第二獵寮>郡大山南稜營地
這天的路程是縱走最精華、也是最艱難的部分。全程約7至8公里,海拔爬升超過2,200公尺,幾乎沒有平緩路段,是一場貨真價實的「無限陡上」,若遇天雨,沿途濕滑陡峭,能喘息的機會就更少了。
從東埔登山口出發,一開始是走傳統往八通關越嶺古道的路徑,在經過 MIT 愛玉亭後左轉,不久看到牌子警告前方野狗兇猛往右切上郡大山西南稜線路段,走在稜線上兩側就是陡峭的落葉滑坡地形,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。
地面上泥土與落葉,因為濕氣而變的濕滑,短短距離中,海拔不斷上升,爬升約800公尺能看到左側有展望到東埔部落。再往上會進入諾大的蕨類區後,抵達第一獵寮與第二獵寮,此時已經上升1,500公尺左右,在此之前的陡坡沒有樹根或箭竹可以抓,只能靠大小腿跟登山鞋的摩擦力往上,阿基里斯腱一直不斷低吃力無限哀嚎, 途中偶爾要腸腸往下回看來時路的壯觀,腸腸一直猛搖頭不敢回頭往下看。
抵達郡大南稜營地前的崩塌路段,海拔已約莫2,900公尺,是這段路線最大的挑戰,根據山友紀錄有兩種走法,第一種是從左側橫渡繞過崩塌處後,在合適的轉折點陡上回到稜線上,第二種則是我們選擇的方式「直上稜線」,緊抓著稜線上殘留的樹根,尋找可靠的踩點,看著左側鄰近的崩壁,咬緊牙根撐過這一段。我們必須不斷拉著樹根或樹枝,手腳併才能向上攀爬。
扛著看不到盡頭的疲憊感,4點半左右還下起毛毛雨,在歷經8小時多的艱辛後,終於抵達郡大南稜營地,當時持續下著雨,我們在疲憊不堪的狀態下,冒著雨迅速搭建帳篷,我們在帳篷裡聽著雨聲又玩起模仿搞笑的遊戲(但沒有放進影片),準備迎接第二天的挑戰。雨約莫再6點多停了,天空突然一片清明,爛爛出去用手機補捉最後太陽落下照映的夕陽大景。如果雨再早一點停,也許就能空拍郡大山夕陽美景。(殘念🥺)
2️⃣ 第二天:柳暗花明又一坡陡下
郡大南稜營地>郡大山>郡大山北峰>望鄉山>開高山>東埔國小
告別辛苦的第一天,第二天到望鄉山的路線相對平緩且風景優美許多。日出前從郡大南稜營地出發,前往郡大山主峰登頂,再依序經過郡大山北峰、望鄉山及開高山,最終繞回東埔登山口。
清晨的曙光是我們每一次行程的最美期待
一早,我們整裝出發,在日出前抵達郡大山三角點,好整以暇的架起攝影機、空拍機、燒著開水泡起了台南買的茶葉,茶香溢滿整個山頭,在山頂上吃著早餐喝一口茶;喝起香蕉口味保久乳,時間被我們試著用一種輕慢的節奏過著,這一天我們不趕路。
只有我們,包場的郡大山,這二天一夜整座山也只有我們,就這樣看著日出大景。陽光隨著上升的角度,先用光束穿越山巒間,再用不同的顏色與光蘊披上山的顏色,從夢幻的藍色轉為金黃,再呈現翠綠。
從郡大山主峰前往北峰的這段路,我們彷彿走入了仙境,被一片美麗的枯白箭竹林包圍。陽光從樹梢間灑落,映照著一地浪漫,那種寧靜與美麗,讓疲憊的身心瞬間得到治癒。這段路是這趟旅程最享受,也最令人驚艷。
然而,下山的路途真的不容小覷。陡下2000公尺!
過了望鄉山頂後,因為昨日的小雨,讓望鄉山到開高山之間的路徑變成陡峭濕滑的下坡與瘦稜,雖然偶有拉繩,我們必須小心翼翼地踩穩每一步,也滑倒了好幾次。所幸藉助登山杖和樹根的支撐,才能安全地下到開高巷。
在開高巷之前會經過一個美麗的樹屋,在爬山過程時爛爛總想起這段很像小時候喜歡看的湯姆歷險記,一直記得哈克的樹屋,每次爬在荒郊野外時總會想起自己就像卡通的冒險旅程,沒想到這裡就可以看到夢想中的樹屋(謝謝看到影片的屋主邀約喝咖啡,期待造訪那天)。
這段路再次提醒我們,縱使有著美麗的風景,登山的本質依然是嚴謹且充滿風險的。